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跨民族连带”:作为比较文学的少数民族文学
  • [摘要]情感研究是学术界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跨民族连带”的提出正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内进行情感研究的尝试。通过比较文学视野的使用,少数民族文学被推进到多民族文学╱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同时,通过跨学科知识视野的介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诸多核心议题,如跨体系社会、交混的本真性、协商的汉语以及历史重层的当代镜像等得到了讨论和考察。
  • 汪荣
  • 全文[ PDF 1357.0 MB ] 2015.3(1):84-95  共有 1381 人次浏览
  • 大历史写作的尝试———劳马《哎嗨哟》的思想价值
  • [摘要]满族作家劳马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文坛新秀,通过对小说《哎嗨哟》中叙事模式和历史观的解读,以及主人公吴超然“政治人”“边界人”形象的塑造,梳理出作家贯连城乡前后四十年的大历史观。
  • 艾翔
  • 全文[ PDF 1328.0 MB ] 2015.3(1):96-101  共有 1466 人次浏览
  • 时代·阶级·民族———《心灵史》思想文化刍议
  • [摘要]文章从时代、阶级、民族三个层面介入对《心灵史》的解读。体认与批判兼具的独特时代观念是《心灵史》的叙述基点,融入了自由理念的阶级是《心灵史》的叙述主体,而中华民族与回族的双重民族视野则构建了《心灵史》的内在品格。
  • 尤作勇,李华
  • 全文[ PDF 1351.0 MB ] 2015.3(1):102-110  共有 1423 人次浏览
  • 论旗籍作家武侠小说中的“关帝情结”
  • [摘要]旗人社会特出的“关帝情结”对清代和民国时期旗籍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关帝情结”的作用下,旗籍作家非常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侠客情义,这一方面使得其武侠小说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姿,表现出浓厚的人间情味;另一方面,作家笔下的侠客情义又是被规范和被规训了的情义,有着对于侠客人生的囿限和压抑。
  • 张书杰
  • 全文[ PDF 1338.0 MB ] 2015.3(1):118-126  共有 1309 人次浏览
  • 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来源及其价值
  • [摘要]蒙古文古旧抄本《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曾被蒙古文古籍目录著录四种传抄本,然而这些抄本迄今未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次对这些传抄本的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加以简要介绍的同时,通过对今存相关文献实物的文本比对,初步确定了这些抄本系一部鼓词《关公盘道》的散文体蒙译本。并认为该译本是一部情文并茂的蒙古族翻译文学的经典佳作,反映了古代汉文戏曲在蒙古地区书面流传的事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 聚宝
  • 全文[ PDF 1341.0 MB ] 2015.3(1):127-136  共有 1351 人次浏览
  • 锡伯族叙事诗《荞麦花开》的版本与艺术特点
  • [摘要]锡伯族叙事诗《荞麦花开》,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的前半部分,是不拘泥于原著故事框架进行的再创作,是一篇独立完整的长篇叙事诗。现已出版的《荞麦花开》有两种版本,其结构层次和故事情节基本相同。长诗运用虚构、比兴等方法刻画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以其独特的言行和性格特征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 长山,季永海
  • 全文[ PDF 1327.0 MB ] 2015.3(1):137-145  共有 1302 人次浏览
  • 文化血脉中的“捣衣”精神———慕容鲜卑《阿干之歌》和渤海国《夜听...
  • [摘要]《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千百年来,各族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抒发着爱好和平、重视亲情、维护统一的情愫,多样性的文学又统一于同一性的文化血脉。
  • 李平,王云鹏
  • 全文[ PDF 1332.0 MB ] 2015.3(1):146-152  共有 1342 人次浏览
  • 金代状元与文学
  • [摘要]金代状元在各地区的分布极不平衡,原因主要在于文化教育水平上的差距。金代状元大多淹贯经史,著述丰富,有较高的文学成就。金代状元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家学传承,直接影响了子孙后代的文学兴趣;二是通过兴学授徒、主文取士等方式,强有力地引导着应举士子的文学风尚;三是在女真状元的示范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女真人走向科场,弃武从文,极大地促进了女真文学的发展。
  • 裴兴荣
  • 全文[ PDF 1342.0 MB ] 2015.3(1):153-161  共有 1305 人次浏览
  • 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家———“伶隐”汪笑侬新考新论
  • [摘要]鉴于已有汪笑侬研究,尚有诸多存疑和待开掘之处,本文爬梳文献,重新考订了汪氏族属、生平,揭示了其成名的嚆矢,剖析了其矛盾人格心态,并把他的编剧与演剧结合起来综合论析。汪笑侬的人生苦闷而又矛盾,遂放浪形骸,投身梨园,欲假优孟衣冠,唤醒沉睡国人,而歌台舞榭实是他抒郁闷、浇块垒的伤心地。汪案头、演剧兼擅,以书生隐于伶,以愤懑寄丝竹,维新改良与维系纲常辩证体现于他的编剧、演剧生涯。“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家”堪为其剧史之定评。
  • 谷曙光
  • 全文[ PDF 1342.0 MB ] 2015.3(1):162-171  共有 1396 人次浏览
 1  2  3